矿井冲击地压的“井-地-空”一体化防治关键技术

发布时间:2024-03-02 来源:鄂尔多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 持有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鄂尔多斯研究院
  • 联系方式:15229365531
  • 技术应用领域:现代煤化工
  • 技术成熟度:可进行性工程化大批量生产
  • 转让方式:其他
  • 对接方:鄂尔多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 成果状态: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如实描述
安全保障
我要联系
梁小进:15229365531
李敬宇:19139288038

成果介绍


【成果概述】

冲击地压煤岩体动力系统的尺度大小、空间精准定位、发生时间和能量级别等是防治冲 击地压工作重点。建立基于 GNSS、InSAR 测量的矿区地壳形变监测方法和地震流动监测技术,构建井下微震监测,井上地震监测和空域 GNSS、InSAR 测量的“井—地—空”一体化监测技 术体系,全天候井上下联合监测,实现覆岩结构全尺度连续监测,研发井上矿震 SOS 监测系统。 针对坚硬顶板冲击地压局部卸压范围难于定位,建立基于冲击地压煤岩动力系统精准定位的煤矿顶板井上下水力压裂技术,构建预卸压防冲技术体系,从而实现冲击地压防治的“可知可控”,从源头治理冲击地压的目的。

【科研成果】

围绕该项技术,获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 项,中国职业健康协会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 3 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 3 项,出版著作 2 部,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

【工程应用】

应用矿井冲击地压的井 - 地 - 空”一体化防治关键技术,已完成鹤岗南部矿区峻德煤矿、兴安煤矿和富力煤矿的冲击地压防治研究。通过监测矿区水平运动速率和垂直形变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矿区能量事件发生的频度的推断。地震发生的频率比较高和震中距离井田距离小于 20km,且位置相对集中,可预测发生大能量微震事件的概率越大。揭示了区域地壳 活动性及对矿井的动力作用和煤岩体能量释放的程度。

【行业影响】

构建了“井 - 地 - 空”一体化的冲击地压监测技术体系,利用多维大数据的冲击地压危险性精准预测关键技术,实现覆岩结构全尺度连续监测和矿震精准定位。提出基于冲击地压煤岩动力系统的顶板关键层位的井上下水力压裂技术,揭示坚硬顶板破断与煤岩动力系统能量叠加的诱冲机理,构建地质动力环境改造与减压开采,地面 - 井下协同控制的冲击地压源头防控技术体系。


×
发送意向

申请须知:申请人无需注册账号即可提交交易意向,交易意向一经提交不可查询或更改,请准确填写相关信息;平台运营人员将在3-5个工作日内查看交易意向并与您联系,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