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内容
针对内蒙古春玉米水分管理精准度差、灌溉水资源日益紧缺、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单产提升难等问题,研究适宜不同区域水资源特点的密植无膜浅埋滴灌绿色丰产关键技术,研发配套节水产品与装备,构建以玉米为重点的密植无膜浅埋滴灌节水增粮技术模式,集成节水增粮的绿色丰产增效技术体系,以单产提升和精准节水抗旱核心目标,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玉米生产产业链在内蒙古西辽河、土默川和河套三大区域进行关键技术创新集成和规模化示范应用,为自治区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基地建设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考核指标
以西辽河、土默川、河套三大灌区为核心,研制以无膜浅埋滴灌为核心的玉米密植滴灌绿色丰产关键技术、移动式引黄直滤滴灌绿色丰产关键技术,并研发配套产品与装备;构建以玉米密植滴灌节水增粮技术模式,围绕规模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全区大面积示范。建立核心区 1 万亩,示范区100 万亩,辐射推广1000 万亩;实现亩增产50kg 以上,节水1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 0.6 左右,增加粮食总产 5 亿公斤以上。
实施年限
2024-2026 年,共 3 年。
课题设置
内蒙古作为春玉米主产区,生产中存在水分管理精准度差、灌溉水资源日益紧缺、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单产提升难等共性问题,围绕上述共性技术问题,项目研发任务拟按照“技术研发-模式构建-示范应用”链条式设计,针对共性技术问题设置 3 课题。
课题 1:春玉米密植滴灌水肥精准控制协同节水增粮机制研究
围绕内蒙古寒旱区气候、生态与生产特征,开展春玉米增密增产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明确不同生态生产条件下春玉米最佳密度和产量潜力范围;开展春玉米密植高产群体特征、生长发育规律、需水需肥特性和产量与水肥需求量间的定量关系研究,阐明基于区域水热特点的密植群体特征与构建调控、肥水需求规律与耦合增效、化控抗倒防衰与品质调优等生理基础,揭示密植高产群体高质量构建与水肥供应精准匹配增产增效机制与调控途径,为项目提供共性理论框架。
课题 2:春玉米密植滴灌节水增粮关键技术研发
以西辽河、土默川、河套三大区域为中心,研究密植玉米与浅埋滴灌协同下群体需水量,基于生长季降水量确定灌溉定额、单次灌量及灌溉次数;研究滴灌水肥一体化下氮肥减量后移分期调控和不同形态氮肥(固态氮肥和液态氮肥)、磷酸一铵、氯化钾滴灌追施的产量及品质效应;研究生长调节剂的调控效应和低毒低残留除草剂的防控效应,集成春玉米密植滴灌节水增粮关键技术。
(3)课题 3:春玉米密植滴灌节水增粮技术模式集成与示范
针对内蒙古不同生态区水分管理精准度差、灌溉水资源日益紧缺、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单产提升难等问题,以无膜浅埋滴灌、移动式引黄直滤滴灌、水肥精准调控、低水分高质量粒收、烘干收储减损等关键技术为核心,集成玉米密植滴灌节水增粮技术模式,并依托规模化经营主体进行示范推广。
联合内蒙古西辽河、土默川、河套三大生态区的呼伦贝尔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兴安盟农业技术推广站、通辽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赤峰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巴彦淖尔市现代农牧事业发展中心等农业推广部门依托规模化经营主体开展模式示范工作。
预期科技创新成果产出
(1)提出春玉米密植滴灌节水增粮高效技术途径 1-2 个,发表高水平论文 3-5 篇。
(2)研发春玉米肥水精准调控关键技术 2-3 项,技术就绪度达到 7 级或以上,制定技术标准 1-2 项。
(3)建设核心区 1 万亩,示范区 100 万亩,辐射推广 1000 万亩;实现亩增产 50kg 以上,节水 1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 0.6 左右,增加粮食总产 5 亿公斤以上。
申请须知:申请人无需注册账号即可提交交易意向,交易意向一经提交不可查询或更改,请准确填写相关信息;平台运营人员将在3-5个工作日内查看交易意向并与您联系,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