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内容
针对内蒙古优势特色的甘蓝、胡萝卜、洋葱、西兰花、大葱、菜豆、沙葱、山药等冷凉蔬菜作物,开展优质高产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利用,挖掘高产、抗性、优异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并进行功能研究,创制抗性、品质、耐抽薹等目标性状优异的育种材料,利用常规育种技术和分子育种技术开展冷凉蔬菜新品种选育,进行冷凉蔬菜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
课题 1:内蒙古主要优势特色冷凉蔬菜种质资源收集与鉴定广泛收集、筛选鉴定甘蓝、胡萝卜、洋葱、西兰花、大葱、菜豆、沙葱、山药等种质资源,开展抗病性、耐抽薹、耐低温、产量、品质等相关目的性状的生物学、生态学和遗传学鉴定、评价和研究。
课题 2:内蒙古主要优势特色冷凉蔬菜新品种选育挖掘冷凉蔬菜抗性和优异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并进行功能研究,创制抗性、品质、耐抽薹等目标性状优异的育种材料,结合分子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冷凉蔬菜品种的选育。
2.1:高产、优质洋葱新品种选育
利用测交和多代回交转育的方法,选育不育率高且稳定的洋葱雄性不育系及同型保持系。利用优良雄性不育系和稳定优良自交系配置杂交组合,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强优组合,经过区域试验,筛选出高产优质适应性好的洋葱新品种。
2.2:早熟、抗抽薹胡萝卜新品种选育
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收集筛选创新胡萝卜资源材料,通过单株系选、回交转育的方法,聚合胡萝卜种质资源优异基因,选育耐抽薹、优质、抗病等性状优良的瓣化型雄性不育系和自交系。利用胡萝卜雄性不育系和优良自交系,配置杂交组合,经过品种比较试验和多点生产示范,筛选获得优良杂交组合。
2.3:优质大葱新品种选育
开展大葱自交系、不育系/保持系的选育,以优良雄性不育系为母本,稳定优良自交系为父本,进行杂交组合配制,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抗性好、品质优良的大葱杂交组合。研究大葱相关优良品质的遗传规律,利用生理生化以及分子技术将优良基因准确定位,挖掘相关候选基因,辅助加快大葱新品种选育进程。
2.4:抗病、优质甘蓝新品种选育
基于搜集的优异种质资源,利用分子育种手段进行重要育种价值基因的聚合,采用小孢子培养、单倍体诱导系等加速材料创制进程,创制抗黑腐病、抗枯萎病、抗霜霉病的优异甘蓝新种质。利用创制出的新种质,培育出适合内蒙地区种植的甘蓝优异新品种。
2.5:优异西兰花新品种选育
鉴定筛选西兰花优异种质资源,利用分子育种、小孢子培养、单倍体诱导等育种技术创制新种质,最终培育出适合内蒙古地区种植的西兰花新品种。
2.6 优质菜豆新品种选育
利用综合性状优良的材料为母本,抗病等优特异类型材料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丰产抗病的强优组合,经过区域试验选育出高产抗病的新品种。
2.7 耐盐碱、耐旱沙葱新品种选育
在高代稳定自交系内开展配合力测定,测定杂交一代的品质、产量和综合抗病性,获得多种类型骨干亲本群系;分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核心种质;以耐盐碱和耐旱为目标性状进行单株系选留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耐盐碱、耐旱新品种。
2.8 高淀粉、宜机化山药新品种选育
将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特优异基因挖掘利用相结合,针对山药品质、产量等育种目标选育优质山药新品种。
课题 3:内蒙古主要优势特色冷凉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通过核心示范区、生产示范区和技术辐射区“三区”建设,建立冷凉蔬菜标准化、规模化试验示范推广基地,核心示范区主要进行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生产示范区主要开展成熟品种、技术组装集成示范推广;技术辐射区主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同时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
考核指标
1、收集、鉴定冷凉蔬菜资源材料 500-600 份。挖掘产量、品质、耐低温等重要基因 5-8 个。
2、选育甘蓝、胡萝卜、洋葱、西兰花、大葱、菜豆、沙葱、山药等蔬菜新品种 6-10 个。建立相关蔬菜育种技术体系 1-2 套。
3、制定相关蔬菜地方标准 5-6 个。
4、建立冷凉蔬菜产学研示范基地 1-2 个;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000-5000 亩。
5、培训技术人员 10-15 名,培训农民 1000 人次。
6、申请国家专利 5-8 项。
7、发表论文 10-15 篇。
申请须知:申请人无需注册账号即可提交交易意向,交易意向一经提交不可查询或更改,请准确填写相关信息;平台运营人员将在3-5个工作日内查看交易意向并与您联系,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