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C 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

发布时间:2025-10-20 来源:鄂尔多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 持有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 联系方式:梁小进—15229365531
  • 技术应用领域:新材料
  • 技术成熟度:实验室级别
  • 转让方式:技术转让
  • 对接方:鄂尔多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 成果状态:成果发布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如实描述
安全保障
我要联系
梁小进:15229365531
李敬宇:19139288038

知识产权备注

成果介绍

成果简介

合金元素如Sb、Sn、Bi等已被研究作为钠离子负极电极材料,其中,Bi负极因其高的 理论容量(386 mAh   g-1)、适当的氧化还原电位(相对于Na+/Na 约0.5和0.7V) 和大 的层间距(c  :d(003)=3.95A)        而备受关注。令人遗憾的是,Bi在充放电过程中仍面 临巨大体积膨胀(约为244%)的问题,这会导致材料严重的粉碎和容量下降。根据先前的研究,通过结合导电碳质来设计新型纳米结构被认为是改善其电化学性能的有效策略。 然而,在这种Bi/C 混合物中,实现活性材料的充分利用,并在活性纳米材料和纳米尺度碳 基质之间提供充分和强大的电子连接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此外,这些杂化物中的活性纳米材料通常表现出无序的取向和紧密的填充,导致比表面积和容纳体积膨胀的可用空间 的减少 

为了Bi在钠离子电池的高效利用,将0D 活性Bi纳米点阵列锚定在碳基高导电性2D 纳米  上 ,    3D         加 ,                      料可以应用到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 


×
发送意向

申请须知:申请人无需注册账号即可提交交易意向,交易意向一经提交不可查询或更改,请准确填写相关信息;平台运营人员将在3-5个工作日内查看交易意向并与您联系,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