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废水为原料制备高纯氢气联产淡水的新技术

发布时间:2024-09-05 来源:鄂尔多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 持有单位: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联系方式:
  • 技术应用领域:新能源
  • 技术成熟度:中试
  • 转让方式:其他
  • 对接方:
  • 成果状态:成果发布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如实描述
安全保障
我要联系
梁小进:15229365531
李敬宇:19139288038

成果介绍


成果概述

研究团队将海水制氢联产淡水新技术进一步拓展应用到以工业废水为原料的制氢领域,将电解水制氢与废水处理技术进行耦合集成,研发出煤化工废水制氢联产淡水新技术。该技术首先利用我所环境催化工程研究组(DNL0902组)研发的水热氧化模块去除煤化工废水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及含氮污染物,再利用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碱性电解水废热回收耦合废水低温蒸馏系统,进行废水低温蒸馏淡化,产生的淡水除了进入到电解水制氢系统以满足自身的电解需求,还额外联产大量的淡水,可以用于工业、农业、生活等领域。此外,电解水产生的氧气可以满足水热氧化模块对纯氧气的需求,提高了水热氧化的效率并降低了用氧成本。最终实现煤化工废水“变废为宝”,制备出高纯氢气并联产淡水。

创新要点

研究团队基于自主研发的铠甲催化剂整体式电极,研制出25千瓦级煤化工废水制氢联产淡水中试装置。团队以新疆哈密地区兰炭废水为原料进行中试试验,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为51000mg/L,总氮为2892mg/L,盐度为32000ppm。中试装置运行结果显示,实现了以煤化工废水为原料高效制氢联产淡水,氢气产能3万方/年,氢气纯度≥99.999%,产生的淡水在满足自身电解需求的基础上,联产淡水6吨/年,淡水盐度≤50ppm,淡水中COD与总氮含量均未检出(COD检出限为4mg/L,总氮检出限为20µg/L),证明了煤化工废水制氢联产淡水新技术的可行性与先进性。

应用前景

该技术有望助力我国氢能产业与煤化工等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技术背景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绿电,驱动电解水反应制氢,对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并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面临可再生能源与淡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匹配,以及淡水资源紧缺的挑战。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煤化工产业的重要地位。但煤化工行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其成分复杂,处理工序繁杂,整个治理过程产生的成本远远高于收益。因此,开发经济有效的以煤化工废水为原料的氢气制备新方法和新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
发送意向

申请须知:申请人无需注册账号即可提交交易意向,交易意向一经提交不可查询或更改,请准确填写相关信息;平台运营人员将在3-5个工作日内查看交易意向并与您联系,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