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微米非均相体系提高难采油藏采收率技术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4-05-22 来源:鄂尔多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 持有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15229365531
  • 邮编:
  • 转让方式:技术许可
  • 技术应用领域:能源
  • 技术成熟度:可进行性工程化大批量生产
  • 对接人: 鄂尔多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 状态:成果发布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如实描述
安全保障
我要联系
梁小进:15229365531
李敬宇:19139288038

成果介绍

低渗致密、高含水、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递减快、剩余储量巨大,属难采油田,没有适应性提高采收率方法。开创新的提高采收率技术途径面临巨大挑战。为此,在国家基金委、科技部、石油公司等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下,经过13产、学、 研、用一体化攻关,创立了以纳微米非均相体系逐级调驱提高微观波及体积( 驱油效率)和以井控驱替单元扩大流场动用范围(即波及体)的提高采收率技术 新途径,形成了纳微米非均相体系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技术。主要发明如下:

1.  创建了纳微米非均相提高采收率技术新途径及实验方法体系,建立了纳微米非均相体系调驱渗流理论在如何提高驱油效率方面,开创了以纳微米非均相体系逐级调驱提高微观波及体积的技术新途径。发明了以多尺度流动、性能表征、适配评价为核心的3 大类10 套非均相渗流物理实验方法及装置,实验系统耐温(180°C) 、耐压(50MPa) 、速度场分析精度(0.1 像素)和水平大幅提升。揭示了非均相体系多尺度流度调控、架桥暂驻液流转向和扩扫跃动逐级调驱的提高采收率机理;首次建立了非均相体系特性方程,创建了纳微米非均相调驱渗流理论。

2.  创建了扩大流场有效动用范围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新途径,建立了驱替单元渗流理论,发明了流场扩容引效适配技术在如何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方面,开创了以井控驱替单元扩大流场有效动用范围的技术新途径。提出了驱替单元划分方法和分类标准,创建了驱替单元渗流理论,形成了流场多尺度结构特征和剩余油表征与预测方法。发明了井组整体宽带压驱、径向钻孔-微压裂扩容技术,集成补能、调堵、多级暂堵等方法,实现了均渗阻流动。解决了难采油田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的难题。

3.  发明了适合难采油田的四类7种纳微米非均相体系,建成了工业化生产线,形成了技术规范发明了四类7 种功能纳微米非均相体系,分别具有粒径范围(0.2-1500μm)、耐温耐盐(20-160 ,500-300000mg/L)、膨胀性优异、封堵稳定性强等优点,实现了难采油藏多尺度流度调控和长期深部调驱,建成了3万吨/ 年的工业化生产线,形成了纳微米分散体系和凝胶颗粒技术规范。

4.  发明了纳微米非均相体系调驱决策方法,形成了难采油藏非均相体系提高采收率方法系列发明了以渗流通道解释、选井选层、体系选择为核心的纳微米非均相调驱---决策方法。研发了历史拟合-动态分析-方案设计-模拟预测-效果评价的数值模拟软件和决策平台。形成了以纳微米非均相体系调驱和流场扩容引效相结合的难采油藏提高采收率方法系列,在长庆姬塬油田等示范区提高采收率10 个百分点以上。

推广应用情况:

支撑了我国长庆、胜利、大庆、吐哈等低渗致密、普通稠油、高含水油田的推广应用,2018-2020 年应用 6851 井次,累产油978.3万吨。其中在长庆姬塬、安塞,吐哈温米,胜利渤南、纯化等低渗致密油田累积应用4152 井次,大幅度缓解了水驱不均矛盾,含水得到抑制;在大庆第一采油厂,胜利胜坨、孤岛等高含水油田累积应用1243 井次,提高了孔隙波及系数,改善了含水矛盾;在吐哈鲁克沁,胜利孤东、单家寺等普通稠油油田累积应用942 井次。该技术已成为长庆油田低渗致密油藏主体开发技术。

期望技术转移成交价格(大概金额):面议。

技术优势:

1.  创建了纳微米非均相提高采收率技术新途径及实验方法体系,阐明了纳微米非均相提高采收率机理,建立了纳微米非均相体系调驱渗流理论

2.  创建了扩大流场有效动用范围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新途径,建立了难采油 藏驱替单元渗流理论,发明了宽带压驱等流场扩容引效适配技术

3.  发明了适合难采油田的四类7种纳微米非均相体系,建成了工业化生产线,形成了相应的技术规范

4.  发明了纳微米非均相体系调驱决策方法、研发了数值模拟软件和决策平台,形成了难采油藏非均相体系提高采收率方法系列。

性能指标:

1.  适用于非均相体系流体多尺度流动实验技术,喉道最小0.5μm 、高温达180℃、高压达50MPa

2.  首次提出非均相体系渗流特征方程,反映非均相体系多尺度渗流机理。

3.  设计并研发了四类七种纳微米非均相调驱体系,耐盐达30 mg/L ,耐温达160 ,粒径范围宽(0.2-1500μm)。

4.  提出了纳微米非均相体系微观调驱与流场扩容引效宏观波及适配的提高采收率方法。

市场分析:

该项目针对低渗致密、高含水、普通稠油油藏等水驱递减快的难采油藏,属于油气田开发领域。

经济效益分析:

2018-2020 三年内在大庆、吐哈、长庆和胜利油田等井区先后应用 6851 井次,累产油 978.3 万吨,新增产值71.8 亿元,新增利润30.7 亿元。提高了我国难采油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经济效益显著。

成果亮点:

项目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38件(国际专利2);获软件著作权28 项;发表论文206 (SCI/EI 84 );出版专著8 部;企业标准3 项。成果获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一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获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洋工程技术奖一等奖一项。


×
发送意向

申请须知:申请人无需注册账号即可提交交易意向,交易意向一经提交不可查询或更改,请准确填写相关信息;平台运营人员将在3-5个工作日内查看交易意向并与您联系,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