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前景:已经在全国范围推广,广泛应用于家庭、学校、医院、单位办公楼、商业、住宅、车间、养老院、幼儿园、酒店、宾馆等集中用冷用热的领域。使用效果得到用户一致好评,节能效果明显,为使用方节省大量运行费用。
对比技术:设备制热能效比2.8-3,比燃煤的运行费用低,是空气能耗电的1/2;是燃气耗能的1/3,是电取暖的1/5。相较于中央空调不仅前期投资少,后期的全年运行费用能耗也节省50%。
项目简介:项目主要原理为利用园区屋顶光伏、车棚光伏和BIPV等提供清洁电力,驱动高效热泵机组以环保工质收集太阳能、空气能等介质热量,为研究院办公楼进行清洁供暖。示范项目占地面积约280㎡,为碳中和研究院办公楼5188㎡供暖,项目配置四台额定功率为40kW的空气源热泵,128块太阳能集热板、2吨循环水箱、2台循环水泵和2台加压水泵。设备适用环境温度-30℃~45℃,循环工质为环保制冷剂R410A。项目自2023年供暖季投运以来,室外平均温度7℃,供水温55℃,回水温度50℃。室内平均供暖温度22.5℃,系统运行平稳。整个供暖季用电量约15万度,平均每天耗电830度,热泵机组能效比COP值2.8~3,相较于中央空调不仅前期投资少,后期的全年运行费用能耗也节省50%。 运行成本按绿电价格计算4.2万元,按市政用电价格计算6.3万元,相比市政供暖15万元/年,每年最多可节省供暖费用10.8万元,按总投资90万计算,静态投资回收期为8年。 项目年节约标准煤157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406吨,环保效益约2.4万元。
创新点:从研究太阳能自身的能量特性出发,结合太阳能在辐射过程中与大气层中空气、尘埃和水汽发生的复杂效应,阴雨天的热量载流方式转换,及最终辐射到地球多达8.5*1013KW能量的多元化载体吸收特点,研发出了对应太阳能复杂全过程的科学利用系统,能够达到:充分利用太阳能,持续利用多元能,聚合发挥高效能的实用效果。在十年多的实际应用中得到了-30℃~50℃的严酷环境验证,达到了全年平均节能率80%。实现了新能源在热水、供热、烘干的民生化、工业化,以及在生态农业、生态建筑等学科领域良好应用的目标。
技术方案:太阳能聚热板在吸热过程中通过聚热板内工质的作用,在其周围形成了巨大的负能量场,将聚热板周围的太阳能、风能、雨水能中的热量源源不断的聚集到板面并传给板内工质,工质在循环主机的作用下,将聚热板内的热量传递输送到水循环系统,经末端循环水泵输送至散热散冷末端。
申请须知:申请人无需注册账号即可提交交易意向,交易意向一经提交不可查询或更改,请准确填写相关信息;平台运营人员将在3-5个工作日内查看交易意向并与您联系,感谢阅读。